|
景区如何运营管理?票码头为您解读时间:2018-12-06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旨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据悉,截至8月底,全国已有157家景区实施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十一”前还将有157家景区响应政策号召,降低门票价格或免费开放。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国有重点景区乃至全国A级景区降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对于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缺乏全产业链布局的景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 而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原国家旅游局于过去几年掀起了史上最严景区“整肃风”,国内多家老牌5A、4A级旅游景区因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缺乏管理等原因接连被摘牌或警告——这一系列惩罚措施宣告高A级景区结束了一劳永逸的“铁饭碗”时代。 事实上,景区被摘牌和门票经济问题突显,从表面上看是因为设施陈旧、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景区的管理机制、管理能力、资本投入等方面的问题愈加暴露,导致景区的运营管理能力下降,与市场需求脱节。那么,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景区如何对接市场、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实现进一步转型升级呢? 专业化运营管理成发展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大大小小景区3万多家,各景区资源禀赋、文化历史等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各家景区的运营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从整体来看,现阶段大部分景区管理运营水平还比较滞后,“管理和经营权混乱”“领导一人说了算”等现象比比皆是。为此,一些景区开始尝试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如借鉴其他景区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管理人才,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景区的运营等,寻求专业化管理已经在业内达成了基本共识。 景区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既包括基础的物业管理,也包括市场营销、人事管理等内容,而其中最能体现管理水平的就是景区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两方面。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能够为景区的管理与运营推波助澜,帮助景区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形象,而非专业的机构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降低在游客中的口碑。 北京票码头秉承“为中国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的使命,致力于打造中国旅游景区运营专业机构,引领开发景区创新产品。截至2018年,累计综合运管景区70余家,塑造了“周村速度”“黑山谷现象”“龙宫品质”“渼陂模式”等行业榜样,运管服务贵州龙宫、福建清源山、湖南东江湖等7家5A级旅游景区和30多家4A级旅游景区,培养了数百名景区运营管理人才,并荣获多项荣誉。 票码头认为:“未来,景区管理专业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专业的运营管理对于景区的品牌形象以及整体的提升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多年来票码头服务客户的初衷。” 独特理念不断擦亮“巅峰”品牌 旅游发展的新变革之一是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这是一种大的变化和趋势,要求景区必须加快速度调整策略以匹配市场的新动态。由此,景区如何借助全域旅游的发展,吸引游客前往并提高其停留时间、消费额度,就成了景区最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恰好票码头的主要研究方向。 票码头提出,想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就要摸清当下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变化可以梳理为五大核心的转变: 第一,旅游景区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未来的产品会一直变化,而且客户的需求也会跟着变化。 第二,旅游行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游客不仅需要更优质的资源,更需要好的产品。 第三,旅游管理从原来的粗放型转为精细型,景区需要专业的管理方法系统指导。 第四,旅游服务从简单化向标准化、精细化逐渐延伸,满足游客多样的需求。 第五,旅游投资从传统财政经济型向市场投入转变。目前,跨行业投资景区的现象十分普遍,包括PPP模式,各界都希望通过景区这一核心载体,产生更多、更大的价值。 此外,景区运营管理的三大任务也发生了转变。此前,这三大任务是游客数量、景区收益和利润,如今则变成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景观管理、服务质量和利润提升。可以看出,安全被认为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基础;管理与服务是保证游客与员工满意度的支撑;利润提升被放到了任务的次要位置,且把景区营收的重点放到二次消费上来 |